In vivo 编辑
In vivo为拉丁文“在活体内”之意。在科学文献中,in vivo常指进行于完整且存活的个体内的组织实验,以区别在生物体上移除下来的组织或死亡的组织上进行的实验。
7
图片 0 图片
评论 0 评论
匿名用户 · [[ show_time(comment.timestamp) ]]
[[ nltobr(comment.content) ]]
相关
GIST-T1是一种人类胃肠道基质肿瘤细胞系,最初分离自一名47岁的日本女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。它对CD34和c-KIT呈强阳性反应,但是对结蛋白、S100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呈阴性反应。GIST-T1细胞具有染色体倍性核型,不仅拥有源自1号染色体的环状染色体、几个不平衡易位,还有一些由两个以上的不同染色体组成的标记染色体。当将GIST-T1细胞植入裸鼠属In vivo时,其具有致瘤性,形成的赘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态被指与原始肿瘤相似。
SK-OV-3是一种染色体倍性卵巢癌细胞系,最初在1973年分离自一名64岁白人女性囊腺癌患者的腹水。在63.3%的SK-OV-3细胞中,染色体的模态数为43,而范围则为42至45。 SK-OV-3对许多用于鉴定上皮来源癌的抗原,呈阳性反应,包括波形蛋白、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、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、上皮膜抗原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型受体。早期的研究报告指出,SK-OV-3细胞不会表达CA-125,而该抗原后来成为检测卵巢癌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,并且通过剂量反应曲线表明SK-OV-3细胞对铂敏感。随后的研究更显示,SK-OV-3细胞中CA-125 C末端结构域的异位表达,降低了其对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敏感性。目前已经有研究指出其具有中度分化能力,将SK-OV-3注入裸鼠属后,裸鼠In vivo会产生大的实体赘生物,并且会松散地附着在骨盆区域、肠或大网膜的脂肪上。
In silico是指“在硅之中”,也就是说“进行于电脑中,或是经由电脑模拟”之意,此用语是衍生自另外两个在生物学上常用的词组:In vivo及In vitro。
GL261是一种常用于科研用途的小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,最初是通过颅内注射甲基胆甾醇,然后将赘生物片段连续地颅内移植和皮下移植到C57BL/6小鼠In vivo诱导的。1990年代中期,已有多个研究小组从肿瘤中建立了永生细胞系。
脑砂是松果体和脉络丛等大脑区域的钙化结构。年老的生物In vivo有许多的脑砂,其功能暂时是未知的。脑砂的浓度会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,通常在第三十年或第四十年中,松果体在X射线的照射下会变得越来越明显。 它们有时在影像诊断学中用作解剖标志物。有化学分析表明,它们由羟磷灰石、碳酸钙、磷酸镁、磷酸铵及方解石沉积物组成。
THP-1是源自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人类单核白血球细胞系,可以用于测试白血病细胞系的蛋白质-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免疫细胞化学分析。THP-1细胞不仅可以用作In vivo癌细胞模型,还可以用作研究单核细胞-巨噬细胞分化过程,以及检查某些与巨噬细胞相关的生理过程的模型。
C1498是可作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模型的小鼠白血病细胞系,具有很少的细胞面造血标记物,并且是通过分泌溶解度细胞因子抑制着正常小鼠造血作用的功能。C1498细胞在培养基中表达低水平的细胞程式死亡-配体1 ,然而在生物In vivo则显著上调细胞程式死亡-配体1的表达。